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纪念遵义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一场跨越省域、跨越学段、融合课堂与思想的教育盛会——第七期“青椒论坛”之“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于2025年4月25日在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起,汇聚来自全国各地近百所大中小学及相关单位的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齐聚云端与线下,共同探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推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应邀参会并担任点评嘉宾。
会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蓉蓉致辞表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苏州大学积极探索一体化建设,与省内外高校共建实践基地,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和经验传导。
在论坛中,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六位优秀老师带来沉浸式教学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讲述遵义会议精神。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十五小学校杨长娣老师以“赤水河的多元魅力与传承——遵义会议精神放光芒”为主题,通过讲述赤水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四渡赤水战役,引导学生感悟遵义会议精神。苏州市南环实验中学金飞老师通过展示一幅幅遵义会议召开的图片,介绍参会人物,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的形势变化,让学生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学校吴菲老师围绕传承遵义会议精神、点亮青春信仰灯塔,从回溯历史风云、聚焦精神核心到感悟遵义精神时代回响,引导学生传承遵义会议精神。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杭伟珍老师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为主题逐层展开,从历史意义阐述、成就归因分析、实例对比分析等方面,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及实践路径。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宋洋秋歌老师从遵义会议看红色精神的觉醒与传承,通过讲述遵义会议精神的形成、长征中的红色精神体现、红色医生精神,让学生感悟从历史转折到生命守护的信仰传承。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蓉老师从遵义会议精神中感悟理想信念的作用与力量,分析遵义会议背景与精神、理想信念的定向作用、催生前进动力和提升精神境界,对青年提出期望。
在点评交流环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及其他五所学校的思政教师和专家展开多维度的精彩点评,从教学目标的衔接、课堂方法的创新、课程资源的整合到平台共建协作,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前瞻思路。大家一致认为,遵义会议不仅是革命历史的宝贵资源,更是构建学生信仰体系的精神坐标。今天的六节课通过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充分发挥了遵义会议的价值,让不同学段的学生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专家们还指出,课堂应打破传统讲授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通过情境体验和思辨激发,让红色文化“活”在课堂,“燃”在学生心中。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苏州大学)负责人田芝健以“延续遵义会议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为主题发言。他指出,在不同学段,应使用适合该学段学生的语言和材料,讲清楚遵义会议的背景条件、历史事实、重大成果及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讲解遵义会议精神,可以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的动力,为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赋能。遵义会议也是党维护政治安全的典型案例,在国家安全教育日等节点,从维护政治安全角度研究讲解具有重大价值。
安徽省宣城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法定代表人张光逵分享了其父亲张毅作为新四军二支队正副司令员张鼎丞、粟裕领导下的老同志,亲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新四军的革命经历。他详细介绍了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指出要通过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会议最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顾宏松总结发言。他指出“青椒论坛”自2022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7期,始终致力于推动青年教师交流成长、促进教育协同发展。顾老师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时刻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他强调,课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平台,一堂好的思政课是具有系统性的,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在课堂上要关心、尊重学生,同时教师要厚积薄发,发挥主导作用,向学生展示最好的自己。本次论坛,正是在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的新成果:它不仅打通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壁垒”,更唤起了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深层共鸣。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